加强国际抗疫合作 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震惊了世界,搅乱了世界。冠状病毒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凶猛来袭,它的传播呈指数级增长,一波接着一波,一国接着一国,一地接着一地,轮番扫荡,四面潜伏。世界因病毒而乱,全球因疫情而苦,人类因疫情而叹。至此,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汇同中国中外新闻社等机构认真遵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4月13日发表的讲话,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疫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加强疫情防六项建议、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五大举措。 自2021年1月-3月期间,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汇同中国中外新闻社等机构以“兄弟情谊 守望相助–医疗防疫物品捐赠行动”: 2021年2月3日上午,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中国中外新闻社前往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捐赠防疫物品。巴基斯坦驻华新任大使莫因·哈克(H.E.Mr.MoinUI Haque)阁下及商务参赞、外交事务参赞等多名官员,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部长、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中外新闻社执行社长刘登臣、副社长黄晓君、英文主编张珈闻等出席医疗防疫物品捐赠仪式。 韦燕部长首先祝贺莫因·哈克大使来华履新,2021年是中巴两国建交70周年的重要节点,哈克大使的到任,为推动中国同巴基斯坦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哈克大使深切的表示:今天,我们很高兴的收到联合国机构和中方机构捐赠的防疫物品,我代表巴基斯坦国家和人民再一次向中国人民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莫因·哈克大使说,我到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职位已经有5个月的时间,这5个月的时间我每天都感觉非常的特别,因为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来自中国朋友们的关爱,这在我将近30年的外交生涯、去过的很多的国家中,这5个月的经验是最特别的。疫情期间,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可以说是跟世界其他的各个国家都做出了的表率,我希望在我任职期间,继续和中外新闻社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哈克大使说,去年三月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对巴基斯坦都有着持续的捐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多架航班满载着抗疫物资飞往巴基斯坦,支援了巴基斯坦应对新冠疫情。目前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医疗合作规模超过100万美元,而且增长趋势巨大,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的推动两国之间的医疗和药物的合作。 韦燕部长表示,2021年是中巴两国建交70周年,中外新闻社将举全社之力,支持中巴两国组织的100多场庆祝活动。 2021年2月7日,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汇同中国中外新闻社、广州“康龄”前往贝宁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捐赠防疫物品—20000个KN95口罩、10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此次捐赠的医疗防疫物品均有欧盟认证和美国认证证书。贝宁驻华大使西蒙・阿多韦兰德(H.E. Mr. Simon P. Adovelande)和副大使及使馆其他官员、中外新闻社副总裁张珈闻等出席医疗防疫物品捐赠仪式。 西蒙・阿多韦兰德大使感谢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中国中外新闻社、康龄医疗的善举。他说,这次中国在面对疫情所做的一切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做到的,我一直在中国,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亲身感受、亲眼所见,我见证了中国政府在整个疫情期间出色的作为。在今天的世界,我们更看到了中国的能力和担当,贝宁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千百年来, 中国历经无数挑战和考验, 总能化险为夷。相信中国一定能消除疫情造成的严重后果, 恢复安宁祥和。 最后,西蒙・阿多韦兰德大使希望中国中外新闻社及时地把中国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也可以让国外的媒体看看中国媒体在对抗疫情时期的表现。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谁是真正的朋友:兄弟情谊、守望相助。 2021年2月21日,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中国中外新闻社等前往伊朗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捐赠防疫物品—125箱(125000个)一次性口罩。伊朗驻华大使克沙维兹扎德赫(Mohammad Keshavarzzadeh)阁下、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阿巴斯阿里•瓦法伊先生 (Mr. AbbasaliVafaei)、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部长、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中外新闻社执行社长刘登臣、常务副总编胡树萌、副总裁张珈闻、国际项目部副总监张忠文等出席医疗防疫物品捐赠仪式。 伊朗驻华大使克沙维兹扎德赫(Mohammad Keshavarzzadeh)阁下在接见韦燕部长一行中表示:今天,我们很高兴的收到中方机构捐赠的防疫物品,中国友人连日来的爱心接力让伊朗感觉“很暖心”。我代表伊朗国家和人民向中国人民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韦燕部长表示,伊朗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也是中外新闻社的好朋友。在前三任伊朗驻华大使任职期间,中国中外新闻社一直对伊朗朋友在华工作、参观考察给予宝贵支持。特别是2010年11月1日下午,韦燕部长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接受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颁发的“总统奖”时,更与伊朗这个国家结下不解之缘。 伊朗驻华大使克沙维兹扎德赫阁下是2018年12月18日向中国习近平主席递交国书,正式成为伊朗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此次是第一次会见中外新闻社高层。克沙维兹扎德赫大使说,我相信,我们也会成为好朋友,让我们共同为巩固伊中友好关系作出努力。 2021年1月26日下午,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中国中外新闻社等前往亚美尼亚共和国驻华使馆捐赠防疫物品。亚美尼亚驻华大使谢尔盖•马纳萨良阁下(H.E. Mr. Sergey Manassarian)、亚美尼亚使馆商务官员Karen Gevorgyan,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部长、中国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中外新闻社执行社长刘登臣、副社长黄晓君、英文主编张珈闻等出席医疗防疫物品捐赠仪式。 疫情期间,中外新闻社访问亚美尼亚驻华使馆已经是第三次,每一次采访和交流,谢尔盖•马纳萨良(Mr. Sergey Manassarian)大使都感到有新的收获,此次到访,还携全球医药交易中心向亚美尼亚国家捐赠口罩、防护服、丁腈手套等防疫物品,谢尔盖•马纳萨良大使深受感动,激动地说:“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女士是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不是之一、是唯一。感谢中外新闻社、感谢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 大使说,你们向亚美尼亚捐赠的防疫物质,体现了亚中两国真挚情谊,这种宝贵的友谊亚方将铭记于心。亚方十分重视学习借鉴中方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尽早遏制疫情发展势头。 大使表示,从抗击病毒的第一天起,中国就表现出很强烈的责任感和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意愿。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不仅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疫情绝对的透明度,而且还提供了有关新治疗方案的广泛信息,中国向受病毒影响最严重的一些国家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援助,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国际合作非常重要。 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部长、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表示,中外新闻社不仅仅是一个媒体,更是中国联系各国的桥梁和纽带。此次访问亚美尼亚驻华使馆,中外新闻社不仅仅要作好宣传亚美尼亚国家优良的发展空间,更以微薄之力支持亚美尼亚抗疫,在媒体群做一个典范,号召有实力的中国媒体和企业关注亚美尼亚国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相信中亚关系一定成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有效的造福两国人民。 2021年2月21日下午,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中国中外新闻社等前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捐赠防疫物品。越南驻华使馆公使、副大使范清平(PhamThanh Binh)及商务参赞和其他使馆官员,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部长、中国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中外新闻社执行社长刘登臣、常务副总编胡树萌、英文主编张珈闻、国际项目部副总监张忠文等出席医疗防疫物品捐赠仪式。 范清平公使在会见中表示,今天,我们很高兴的收到中方机构捐赠的防疫物品,体现了越中两国真挚情谊。我们的大使已经回国,参加越共十三大举行的预备会议。回顾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越中两党和两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推动经济加快复苏,使越中两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 韦燕部长表示,越南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也是中外新闻社的好朋友。中外新闻社已经连续多年受邀出席出席越南、中国媒体见面会。2021年,对中越两国来说,都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希望双方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继续朝着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随着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蔓延,韦燕部长表示,非常感谢越南公使对我们的信任。因为世界各国防疫产品的标准不同,我们捐赠的各类产品均通过了国际认证。以口罩产品为例,获有11个国际资质。面对全球疫情的变化,我们将在研发以及国际布局加大投入,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抗疫国际合作中的中国理念与精神,为全球公共卫生服务和人类健康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2021年2月8日,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中国中外新闻社、广州“康龄”集团前往乌拉圭东岸共和国驻华使馆捐赠防疫物品—20000个KN95口罩、10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乌拉圭使馆高级别官员,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新闻部部长、中国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中外新闻社执行社长刘登臣、英文主编张珈闻等出席医疗防疫物品捐赠仪式。 韦燕部长此前陪同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阁下(H.E. Mr. Fernando Lugris)参观了广州“康龄”集团研发实验室和一万级生产车间,对“康龄”这家现代化的医疗企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康龄”在抗疫期间,急各国所急,努力提高产能,积极向各国无偿提供优质防护用品、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表示赞赏。 卢格里斯大使表示,乌中两国在过去一年里同舟共济,共同应对疫情挑战。后疫情时代,乌拉圭将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全面提升两国战略伙伴关系。 在乌拉圭大使馆举行的医疗防疫物品捐赠仪式,Matias Benitez先生代表大使感谢中国朋友的善举。他指出,中国的防疫经验和成效令世界瞩目,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恢复,必将引领世界经济早日回到正轨。…

严正声明

2022年 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佩洛西此举完全罔顾了这么多年来,举世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佩洛西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粗暴践踏。佩洛西窜访台湾 将给台海形势的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忧虑。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联合国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国在联合国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而后中美签定的三个联合公报都明白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 佩洛西此番窜访台湾完全违反了联合国2758号决议,中美联合公报,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是对台海地区及至整个亚太地区安全和稳定的严重破坏。 我们在此严正声明: 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完全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烈谴责佩洛西窜访台湾的错误行径;坚决支持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采取的一切必要举措,以确保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 UNICCA 2022年8月5日

电影《谷文昌的故事》在中国湿地保护 法正式实施之时全国公映引起强烈反响

6月1日下午,湿地让生活更美好——保护地球、保护生态、保持湿地、保护人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云)公益宣传活动在腾讯会议云视频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嘉宾云集,高朋满座,来自社会各界近200为嘉宾出席了会议。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本次公益活动还进行了现场直播。活动由国家开放大学杰出校友、著名歌手,节目主持人王国权倾情主持。 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国权 活动开始,首先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E CI 国际数字创新节影视创新委员会主席樊勇新致辞。随后来自社会各界的重要领导、专家、学者等嘉宾发表了致辞。致辞的领导有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中共中央宣传部原新闻局局长中张凡;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会长倪健中;著名建筑领域专家、国际院士、国际标准组织装配式建筑分委员会主席( ISO /TC59/SC19)尹伯悦院士;中国政治学者、作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主持嘉宾张维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创始会长王正良等嘉宾。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和樊勇新主席 期间中国收藏家协会将军名人名作收藏委员会主任黄齐国将军向各位嘉宾展示了原沈阳军区政委黄献忠上将为本次公益宣传活动所提的“湿地让生活更美好”书法作品。 黄献中上将赠给本次活动的书法作品 活动开始前和进行中还播放了名家对本次活动的祝福视频。为大会发来祝福视频的有(按照嘉宾发来顺序),杰出华人艺术家、世界著名画家丁绍光;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著名语言艺术家乔榛;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香港著名影视演员翁虹;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国权;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毛猛达;著名钢琴演奏家孔祥东;著名导演尹哲;著名艺术家王小慧;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谢芳、张目;著名影视演员斯琴高娃;著名影视演员刘晓庆、阎妮、迪丽热巴、卢奇、唐群、钱漪、马冠英、曹世平、钟小丹、裘丹莉、马东延、汪荃珍、陈倩雯、民歌手谢军、姚博慧、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负责人蒋位卿、谢赛玖、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專家賈雲峰博士、著名建筑领域专家主席尹伯悅、国学大师张乐群、著名古建筑专家史建华 、全国知名优秀律师曹海燕、教育导师云飞、中华环保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总召集人彭应登。 活动现场,通过纪录片《一个真实的故事》诠释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乔榛老师深情的朗诵《小草的心》广受好评;电影《谷文昌的故事》主创人员见面会感动人心;《非诚勿扰》等文艺作品的片段,让现场嘉宾共同回顾了我国在湿地保护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著名青年导演尹哲代表现场嘉宾宣读了《倡议书》。著名艺术家王小慧女士,作为全球10000张笑脸活动发起人,用笑脸传递希望传递梦想。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的经典励志歌曲,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令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最后在群星合唱《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公益活动圆满落幕。 由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协助拍摄的戏曲电影《谷文昌的故事》在这次活动中大放异彩。谷文昌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是治理改造恶劣生态环境的优秀代表人物。他带领东山人民苦干14年,把东山岛——这个寸草不生的荒沙岛变成了峰峦叠翠的绿州。电影《谷文昌的故事》浓缩了谷文昌的光辉一生,在观众中产生了強烈的反响。 联合国国际协调局局长蒋位卿、上海万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赛久、电影《谷文昌的故事》导演、编剧张芳、谷文昌扮演者马东延、史英萍扮演者汪荃珍,应邀岀席了本次公益活动,并做了专题发言,为公益活动增添了光彩,产生了轰动效应。不少参与者当场表示要观看《谷文昌的故事》,气氛非常热烈。 部分嘉宾祝福视频 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局长蒋位卿分享 电影《谷文昌的故事》编剧张芳分享 电影《谷文昌的故事》导演马会雷分享 谷文昌扮演者马东延分享 英萍扮演者汪荃珍分享 电影预告 电影预告

中外新闻社、上海榔棋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国家会议中心签署国际救援项目合作备忘录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 记者刘暖尧上海报道)疫情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形态,但没有改变全球化发展大势。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无阻,跨越阻碍世界经济发展与进步的沟壑,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和福祉。2020年7月15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商会(上海国际商会)支持举办的“2020上海国际应急防疫物资展览会”在上海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当日,中外新闻社总裁韦燕、上海榔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代炜在会上签署国际救援项目合作备忘录。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局长蒋位卿、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代表李樟泉、中外新闻社国际项目部副总监张海英等见证签约。 中外新闻社2001年2月28日在香港成立。连续19年荣获国务院港澳办批准采访全国“两会”及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APEC会议和全球脑库论坛及亚欧首脑会议等重要会议;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港澳办“港审联字 [2011] 537号”文批准中外新闻社在北京设立“中外新闻社北京记者站”。 2006年6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中外新闻社被联合国附属机构北/北合作组织、联合国城市管理最佳范例指导委员会、联合国国际生态与安全合作组织等三个机构指定对外宣传主流媒体;2017年4月,中外新闻社被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指定对外宣传主流媒体;至今为止,中外新闻社已有108个国家驻华大使是“中外新闻社时代新闻人物”,中外新闻社与各国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中外新闻社强势的媒体外交,有利于推动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合作。 上海榔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品质 100%聚丙烯的熔喷布、口罩和呼吸面罩等防疫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榔棋医联邦品牌的熔喷布产品符合 YY-0469(国标医用)GB-2626(国标防护),EN:14683(欧盟医用),EN:149(欧盟防护) 等标准。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并申报了多项国家专利。公司以防疫工程为基点,以大众健康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成为全球引领潮流的标杆企业。 鉴于中外新闻社的影响力和外交资源优势及上海榔棋科技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布局和实力,双方认为合作条件成熟:继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全球防疫物资不断紧缺,中国作为全球化产业链中重要一环,防疫物资的生产和对外供应有助于全球抗击疫情。在此基础上,双方将在医疗救援、国际医疗保健服务,安全服务等加强合作,打造全球防疫物资供需平台。  

刘长乐委员:打造“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之五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记者韦燕 马晓忠)2020年两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热门议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是区域发展的潜力所在”–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日前表示,目前,粤港澳三地青年发展政策体系互为独立,大湾区青年政策比较碎片化,缺乏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连贯性的顶层设计。他建言,要在大湾区青年发展的议题上形成合力,需要从政策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大湾区青年管理工作常态化机制。例如建立大湾区青年发展智库,统筹粤港澳三地青年发展政策;编製跨区域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规劃》,作为大湾区发展规劃之配套性专项规劃。 刘长乐指出,香港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20%左右,而内地高教入学率在50%,广东省更达到70%。然而香港青年赴内地上大学意愿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香港青年内地文凭和专业执照在香港认受性低。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港澳主管部门与国家主管部门达成协调,实现大湾区专业证书互认;一方面可考虑鼓励内地的专业人才向港澳认证证书接轨,借助港澳专业证书国际标準,提高内地专业证书的国际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进程。 刘长乐说,粤港澳高校联盟於2016年正式成立,目前已涵盖粤港澳三地28所高校,其中包括12所广东高校,下一步要推动香港高等教育机构在大湾区联合办学,构建面向大湾区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体系。可以参照2019年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範围内组建的「欧洲大学联盟」,联盟内院校的学生、博士生、员工和研究人员可以在这些学校内无缝连接交换互动。 刘长乐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亦可借鉴国家科研经费进入港澳的制度创新,把港澳高校学校的创业活动也纳入国家支持範畴。建议政策支持广东高校构建打通产学研的新模式,打造“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在大湾区高水平大学周围形成培育产业园区,使在粤高校就读的港澳青年人才毕业后就能进入学校周边的产业园就业、创业,能够顺理成章的在广东定居就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探索打破一些人才流动的制度壁垒,探索建立大湾区开放新模式。 刘长乐委员同时表示,多措并举促进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是有利於大湾区建设,同时有利於香港青年未来发展,并促进香港社会稳定的大事、好事,应给予足够重视。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改革开放的热土,大湾区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0万,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去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备受全球瞩目。此次代表委员很多人都在热议研究这一国家发展战略。  

推动“粤澳融合”义不容辞 –访澳门全国人大代表何敬麟 —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之六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记者韦燕 马晓忠)2020年两会,年轻的代表委员格外受关注。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何敬麟是澳门何氏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也是澳门著名的社会精英。5月23日,两会新闻中心安排中外新闻社记者以视频方式采访澳门代表何敬麟先生。 何代表说,今年两会我特别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尤其是横琴和澳门两地的发展规划。去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念日也产生了新一届政府。我们的新特首贺一诚先生在多个场合强调澳门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尤其是琴澳两地的发展。他也表达了希望横琴变成第二个澳门。在未来几年里,我们整体规划发展,把琴澳两地的人民和经济一起发展起来。 “今年两会期间,你提出《全力推动六个融合,为粤澳合作提质增速》的建议引起媒体关注。您认为:实现“六个融合”将如何推进各项工作?”记者问。 何代表谈到,我们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澳门要从一个小城走到另外一个高峰,所以一定要借助大湾区的力量。虽然我们很注重横琴的发展,横琴在澳门的旁边,但是人口只有一万多人,我们不能只依赖横琴的发展,我们又在广州大学城附近启动了一个“加速器”,利用广东来带动澳门,再配上横琴的发展。在这个融合的过程里包括创新融合,利用市场主体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把政府的基金和市场基金来联合启动。过去的几年,我们发现在单靠市场运作里面,还是会有一些政策方面的限制和不足,很大程度上我们又很依赖政府的支持。我认为,政府的角色只是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好让企业家和青年创业人才能对接,这样才能把创意、创业和政策扶持联合起来,才能达到联合发展的目的。 “今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澳门列为粤港澳大湾区4个中心城市之一,为澳门谋划了清晰的发展蓝图。作为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长,你如何带领澳门青年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融入祖国发展大局?”记者问。 “首先澳门不缺乏人才,但是在大湾区里,我们的体量比较小,人口也比较少,所以我们要利用香港和内地人才培养机制和互相学习来带动人才发展。我们也很鼓励澳门青年走进大湾区去创业、就业。现在我们也在努力的把大湾区介绍给澳门青年,大湾区有哪些优势,哪些比较适合他们的,哪些又是他们不适应的,比如我会对想创业的年轻人说,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创业理念,你去了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你的机会也许不一样,这些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你想去大湾区发展,希望你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准备,才选择去大湾区发展。澳门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回归20年来,累积了很多经验和资源。我们的税率也是整个大湾区里最低的,我们的经济体也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如果青年去创业,如果成功了,我恭喜你。如果失败了,你也可以回到澳门,这里还是有很多机会等着你,让你再次发展自己。” 何敬麟是澳门何氏家族第四代传人,澳门著名社会活动家何贤之孙,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之侄,澳门工商联会会长、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长。 何敬麟说,作为澳门多个社团的负责人,他经常深入社区和市民聊天,发现他们的整体幸福感都大幅提升。“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是非常成功的,澳门居民对一国的认同感是很强的,对于“我是中国人”这一点,澳门人绝不含糊。

韦燕参加国务院新闻办5月24日新闻发布会: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中外新闻社 中外新闻网北京报道)正值两会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5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介绍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问。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除了加大“六稳”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力度外,还增加了“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今年1-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4.1%,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这显示了新型消费的力量。“我们要顺势而为,加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创新无接触、少接触型消费模式,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培育丰富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文娱等线上消费。积极发展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新型信息产品,促进信息消费更新升级。” 此外,宁吉喆还强调,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网络布局建设。加快布局支持新型消费的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推进智能快递柜等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优化消费网络重要节点布局,培育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区域消费中心。推动城乡商业网点建设,优化商业零售业企业规划布局,包括发展小店经济、夜经济,这都大有可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华社、中国日报、路透社、彭博社、日本经济新闻、中外新闻社等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中外新闻社记者韦燕关注的问题:当前,外部环境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如何推动以“稳外贸”为重点的“六稳”政策措施落地? (详细报道见中外新闻网,新闻照片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网记者摄影)